一条军毯见证的荣耀
发布时间:2021-02-03 | 点击率:
来源:光明日报
【红色文物背后的故事】
在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白崖台乡的平型关大捷纪念馆里,一条军用毛毯静静地躺在展柜里。然而,就是在这样一条不起眼的军毯前,不少观众驻足,聆听着讲解员讲述这条军毯背后的故事。
这条军毯的主人叫杨勇。1937年,震惊中外的平型关大捷在灵丘县白崖台乡乔沟一线峡谷公路中打响,其中最惨烈的一战在白崖台村老爷庙展开。战斗中,115师686团副团长杨勇带领战士们在老爷庙与日军进行了激烈的肉搏,刀、枪、拳、牙都成了武器。尽管已夺得阵地,但日军在飞机掩护下不断向老爷庙发起反扑,杨勇和营长邓克明先后负伤。
最终,八路军取得了全面抗战开始以来中国军队的首次大捷。“平型关大捷,创造了抗日战争初期我军以少胜多的光辉战例。”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党史研究室退休干部李彪说。
“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论武器装备、硬件条件等,八路军和日军都是无法相比的,衣服、武器等军需物资都是靠打了胜仗补充的。在缴获的日军战利品中,有1000多条军毯。经师领导决定,凡是在后方医院疗伤的伤病员每人一条军毯,负伤的杨勇也分得一条。
就这样,这条土黄色的军毯陪伴杨勇整整15年,和他一起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
“这条军毯是平型关大捷的战利品,今天我把它交给你,送给灵丘人民。”1958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从朝鲜凯旋时,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的杨勇上将把这条军毯交给灵丘籍的司令部机要参谋武锦同志,深情地对他说:“八路军在平型关的胜利来之不易,不少同志流血牺牲,灵丘的群众为部队带路,运送伤员,搬运物资,作出了很大贡献,我们不能忘记他们,请你回去替我问候灵丘的老乡们。”
如今,杨勇将军的这条军毯被整齐地摆放在纪念馆的展柜里。而杨勇将军在把军毯交给武锦同志时的一番话语,更是军民鱼水情深的长久见证。
“在八路军进入灵丘县之前,县里连年战乱,老百姓一听说有部队要来,都害怕得躲到山里去了。”平型关大捷纪念馆文史研究部主任毛春桃谈到当年的情形时说,“进入村里,战士们宁愿在外面席地而坐,也不愿意去打扰老乡们;即使在老乡家居住,也热心地帮助他们碾米、磨面等,用了老乡东西要给钱……”
“八路军的好作风改变了老乡们对军队的看法,正因为这样,平型关战斗打响后,动员老乡支前工作十分顺利。老乡们为部队带路、运送粮食和物资、抬担架运送伤员等,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毛春桃说。
一条军毯,不仅见证了当年的平型关大捷,更在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中,激发起一代又一代人不忘历史、奋发图强的爱国情怀。